内容详情

我刚入股市那会儿,总盯着K线图上的红红绿绿发懵。明明听说某个技术形态能抓牛股,可真等自己上手,要么错过最佳买点,要么被震仓洗得怀疑人生。直到有次在营业部碰到个老股民,他指着屏幕上两根缩量的小阴线说了句:"天眼开了,地量到了,这时候不进场等着拍大腿吧?"后来我才知道,这就是让无数技术派着迷的"天眼地量"战法。

散户必学!3步识别天眼地量买点信号,轻松捕捉强势股起涨点

一、天眼地量到底长啥样?

你们肯定见过这种形态:股价连续下跌后突然收出放量大阳线,接着连续3-5天缩量回调,成交量萎缩到前期高点的30%以下,就像大地突然安静下来睁开只眼睛。这时候的5日均线会微微下穿10日均线形成"假死叉",但MACD却悄悄在零轴上方金叉——这可比电视剧里的悬疑剧还刺激。

去年跟踪过某消费股,主力在21块附近硬是画了三次"天眼"。第一次地量时我犹豫没进,结果两周后直接拉出40%涨幅。第二次学乖了,8月12日见到成交量缩到前高的28%,5日线刚碰10日线就拐头,当天闭市前果断建仓,果然第五天就开始放量突破。

二、90%的人都会踩的三大坑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战法看着简单,实操时处处是陷阱。最常见的就是把普通缩量回调当"地量",其实真正的地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成交量必须低于60日均量线的50%,二是调整期间不能跌破启动阳线的实体中点。

还有朋友总爱在地量日满仓杀入,这就像看见闪电就往前冲——万一来的是雷暴呢?我现在的习惯是地量出现后先买3成底仓,等股价重新站上5日线再加码。最要命的是忽略市场环境,去年10月明明大盘在下降通道,某科技股走出标准天眼形态,结果刚进场就遇上系统性风险,再漂亮的形态也扛不住泥沙俱下。

三、我的独家增强版战法

这几年摸爬滚打下来,我总结出三个强化信号:

1. 周线级别的天眼地量比日线可靠得多,去年抓住的那只医药股,周线地量配合月线MACD金叉,半年走了三波主升浪

2. 观察北向资金动向,要是地量期间外资持续加仓,成功率直接翻倍

3. 用筹码分布图辅助判断,上方套牢盘少于20%的品种,突破时格外轻松

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希财舆情宝。以前为了确认消息面,得同时开七八个窗口看公告、刷论坛、翻研报,现在它的AI舆情分析直接标出利好利空,还能用大白话解读消息影响。就像上个月某公司突然发布股权激励计划,舆情宝马上弹出"实质利好"的提示,配合当时的技术形态,果断加仓吃了波15%的短线行情。

四、信息差才是最大生产力

你们发现没有?同样的技术形态,有人吃肉有人挨打,差的就是对消息的敏感度。上周三某锂电股突然放量异动,技术派还在猜是不是天眼形态,舆情宝早推送了"澳洲锂矿减产"的突发新闻。现在每天花1块钱开着舆情监控,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盯盘的AI助理,省下的研究时间用来盯盘口,怎么看都划算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技术分析从来不是万能的,但把形态、量能、消息这三板斧抡圆了,至少能躲过七八成的大坑。就像老股民常说的,K线是船,消息是风,只有看清风向的人,才能扬帆远航。

(悄悄说个秘密,我每天开盘前都会刷一遍希财舆情宝的机构报告,里边整理好的目标价和评级变动,比自己去翻上百份研报高效多了。想体验的朋友可以搜" "公众号,菜单栏里藏着免费试用入口哦)

1.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并都会标明作者或来源,如有侵权,请与我联系删除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